采耳_耳部保护_听力杀手是什么?

        造成听力受损的元凶里,使用耳机是其中当仁不让的一个。 声音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。在人听到声音的过程中,声波通过外耳进入内耳,传到了一个充满流体的关键器官——耳蜗。 听力的损害与耳蜗息息相关。 耳蜗是个用一点少一点的器官,人的一生中听力就是不断消耗衰退的过程。而且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,没有任何治疗方法,损耗不可逆。 最要命的一点是,由于大脑强大的补偿能力,渐进的听力损伤在主观上完全没有感觉,除非损伤已经非常严重,或者损伤很突然。

采耳_耳部保护_听力杀手是什么?

        人类能听到的声音范围很窄,只有20Hz到2万Hz(赫兹),而且这个算是正常人的极限,很多人就算很年轻的时候都只能听到1万5Hz。 实际上,人比较敏感的频率区间只有1千到4千。原因很简单,我们的听力是用来交流和发现危机的,与我们生活相关的自然声大多只在这个区间 耳蜗的墙壁上,密密麻麻地排着一种很特殊的细胞,叫毛细胞。

        左右耳蜗内各有大约3000个内毛细胞,每个毛细胞上有40-60根纤毛,它的作用主要是传入性的,就是把声音传进大脑,让我们听到声音。 外毛细胞从形状和数量上都和内毛细胞不一样,每个耳蜗有12000个外毛细胞,每个细胞上有100根左右的纤毛。 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:一个是放大40-60dB SPL的小声音,另一个是让我们分辨出声音音调的不同。在噪声环境下聆听的效果也取决于外毛细胞是否健康。 内外毛细胞上都有极小的纤毛,帮助耳蜗感受、传递声音,如果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,这些毛细胞就会在强度过大的挤压下发生机械损伤,并且损伤不可逆。

        一旦听到的声音太大或者时间太长,这些毛细胞就是就会失去对振动的敏感性。 太大的声音会导致这些毛细胞的细毛弯曲或者过度折叠。 这就是你听到巨大声响后会产生突发性听力丧失的原因。比如你听到鞭炮在耳边爆炸,突然间耳朵嗡嗡响,短时间里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了。 这些毛细胞从噪音产生的振动中恢复需要时间。如果在没有恢复前再次接受噪音,毛细胞就有被永久损害的危险。

        在某些情况下,毛细胞受到的弯折和损害是不可逆的,从而导致永久性的听力受损。 如果损伤继续扩大,内毛细胞也受损,就会导致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。 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使用耳机听音乐的原则:60/60原则,就是使用不超过总体音量的60%,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。

相关新闻